別讓劣質羽絨“寒”了消費者的心

      2024-11-26 10:32:43 作者:默達

      20241126094306683-17-bceb0.jpg

      廣告里總說“一件羽絨服溫暖一個冬天”,然而現實生活中的“溫暖”卻可能被打折扣。日前,央視對江蘇南通、江西九江等地部分羽絨制品直播間、生產車間進行走訪,發現存在以次充好、以絲代絨等問題,有些甚至成為“公開的秘密”。原料生產端以次充好、加工出廠時偽造檢測報告、線上線下銷售端知假售假……無良商家被利益驅使,使得大量偽劣羽絨服、羽絨流向市場。

      何為以絲代絨?羽絨產品用到的絲和絨其實都產自鵝鴨身上的羽毛,區別在于絨是一朵一朵的,形狀穩定,保暖效果好;絲則是加工時從羽毛上脫落的短絲,屬于邊角料,保暖效果較差。充多了飛絲的羽絨服不暖和,制假售假的商家讓人心寒,此外由于飛絲的加工要求不高,許多情況下商家甚至會將其打碎后與其他材料混合,極有可能導致粉塵超標,輕則漏毛變形,重則危及人體健康。

      以絲代絨并非新鮮事。我國羽絨制品行業發展較快,此前關于羽絨填充物的界定標準不夠清晰,許多商家為了壓低價格,獲取競爭優勢,會使用短絲甚至是羽梗進行填充。若是拆開部分早年生產的羽絨服,仍可能看到類似的現象。填充物監管不嚴格客觀上影響了市場價格的劃分,但也阻礙了行業的轉型升級,更使得消費者感到“冷暖不均”,影響消費體驗。

      2022年4月,新版《羽絨服裝》國家標準落地,這一版標準中最關鍵的改動在于將“含絨量”改為“絨子含量”,要求不低于50%才能稱之為羽絨服。這也就意味著此前部分商家將絨子上脫落的單根絨絲和絨絲廢料計入含絨量的操作將不再成立。今年冬天是新國標施行后的第二個羽絨服銷售季,市面上多數羽絨服產品生產時間都在新規頒布后,理應遵循要求使用高品質填充材料。部分商家仍然試圖鉆空子、欺騙消費者,成為問題發酵的導火索。如今,南通和九江當地市監部門已發布情況通報,對以絲代絨等問題立案查處,并歡迎消費者舉報監督。

      以絲代絨問題的背后,羽絨服面臨的價格困境仍然值得關注。去年冬天,“不是羽絨服買不起、是軍大衣更有性價比”的話題一度走紅,羽絨服普遍漲價讓不少消費者無法接受,從而尋找低價位的“平替”。漲價既有鵝鴨養殖周期的影響,也不乏新規制定之后部分低價款式被淘汰,使得整體價位抬升。有媒體報道指出,優質羽絨的成本一路走高使得廠家面臨競爭壓力;也有網友擔心“打假越打越貴,成為變相漲價的理由”。

      商家誠信的關鍵在于公開透明、質價匹配,如今,許多消費者更加看重性價比,“不買貴的,只買對的”,這樣的消費理念其實為各種價位的產品都留下了生存空間。從羽絨制品來看,貴要有貴的道理,必須真材實料,不能以次充好;良心價更要有良心,要充分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不能偽造質檢報告、玩字眼游戲。防范劣質羽絨“寒”人心,還需市場監管部門持續發力,讓造假售假者吃到苦頭,為誠信經營者保駕護航。

      (來源: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陳平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