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豬泛濫“撒野”,防治也要與時俱進

      2024-11-25 14:38:33 作者:尹思源

      20241125094827885-82-9c8a8.jpg

      一段時間以來,多地野豬“撒野”傷人毀物的消息不斷。在安徽銅陵,一頭野豬咬斷操場鐵柵欄,沖進小學校園;在北京門頭溝,一頭野豬闖入居民臥室;在廣東河源,人們發現3頭野豬“暢游”萬綠湖;在江蘇南京,野豬闖進酒店大堂,乃至侵入高鐵聯絡線與列車相撞,導致部分列車晚點……

      野豬頻刷“存在感”,從側面說明我國生態保護工作成效顯著。多年來,我國對生態環境的重視不斷提高,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力度不斷增強,許多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明顯增加,其中繁殖力強的野豬種群數量出現暴漲。據報道,如今野豬在我國28個省份廣泛分布,數量已達200萬頭。

      然而,野豬頻頻下山“撒野”,毀農田、闖民宅、傷民眾,昔日的“三有保護動物”儼然成為致害最嚴重的野生動物之一。國家林草局年初發布的一份復文認為,野豬致害省份多達26個,對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造成了不利影響。

      防治野豬泛濫“撒野”,首先要破除“野豬不能打”的舊觀念。當前,野豬這一物種已不存在生存威脅,種群增速遠遠超過豺、狼、虎、豹等天敵的繁衍速度。國家林草局2023年公布調整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將野豬調出目錄,使其不再屬于國家野生動物保護物種,是與時俱進、實事求是的舉措。然而,由于前些年來野豬“三有保護動物”的身份,“野豬不能打”的觀念在一些人腦海里根深蒂固,亟需加大宣傳予以破除。

      防治野豬泛濫“撒野”,還要突破“野豬只能專人打”的舊框框。在許多農村地區,野豬泛濫成災已成農民的最大困擾。好好的莊稼,往往一夜之間就被野豬糟蹋殆盡,農民一年的辛勞付諸東流。有的村莊每年損失的瓜果蔬菜及糧食就有數萬斤,有的農民損失達數億元。面對豬患猖獗,受害的農民往往只能“望豬興嘆”。盡管針對野豬的捕獵手續已進一步簡化,但對于大多數普通人來說,看到野豬糟蹋莊稼只能“驅趕”,大街上遇到野豬的最佳處置方式仍是“躲避”,等待專業人士處理。一些地方也探索通過組建專業狩獵隊、建設控制阻隔設施等綜合防治手段緩解野豬致害問題,但面對快速增長的野豬數量仍顯力不從心。一些專業人士呼吁,除了專業獵捕和無害化處理之外,鼓勵公眾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參與打野豬,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為了將野豬數量控制在正常合理水平,一些歐美國家通過制定獵捕計劃、用箱子或畜欄設置陷阱捕獲等方式增加捕殺數量,還通過搜捕野豬后對其進行絕育等方式延緩野豬種群數量增長。拿歐洲來說,二戰后歐洲開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因工業革命而數量劇減的各種野生動物逐漸回歸,到本世紀初德國首都柏林地區就有野豬上萬頭,野豬擾民、傷民事件頻發。柏林市政當局允許獵殺野豬,有時一年獵殺超過1700頭,而野豬肉在德國也是一道頗受歡迎的佳肴。再舉例來說,日本環境省前不久宣布,鑒于熊的數量猛增,去年全日本被熊所傷的人數創10余年來最高紀錄,日本政府決定將熊列入指定管理鳥獸名單,這意味著民眾捕熊可獲得政府補貼。此種與時俱進的做法亦值得借鑒。

      總之,防治野豬泛濫“撒野”,要多一些百姓視角,設身處地為民眾著想,辦法總比困難多。早在2017年,原國家林業局就曾印發《關于切實做好調控野豬種群和防控野豬危害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地組織對野豬種群開展調控工作,但受資金保障不足、獵捕效率低、隊伍不專業等因素制約,相關工作開展并不順利。不妨多傾聽一線豬患受害者的呼聲,及時對與現狀不匹配的法律法規進行適當調整,放寬民眾捕獵野豬的限制,探索允許食用經檢疫合格的獵捕野豬,避免野豬數量野蠻生長,恢復生態平衡。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責任編輯:陳平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