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璐、劉昱希和兒子
為家、養家、擔起家之責,這是羅璐和劉昱希家風的“精神內核”,也是他們以智慧相處,揭秘“最美家庭”的幸福訣竅
羅璐和劉昱希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跟隨中建三局二公司先后出征印尼和迪拜。丈夫羅璐擔任印尼重點援建項目“海螺水泥廠”和迪拜“光熱電廠”的質量總監,妻子劉昱希也在這兩個重點項目中擔任綜合辦主任和行政主管。在不同的崗位,他們以“走出去”為己任,用家國情懷譜寫出新時代家風最美篇章。2022年劉昱希一家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
運用智慧化解矛盾
羅璐和劉昱希都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 2010年,他們經人介紹相識,經過4年的愛情長跑,成功地步入婚姻殿堂。同年12月,他們跟隨公司前往印尼參與項目建設。
羅璐和劉昱希在新婚磨合期也因生活瑣事產生過矛盾。冷靜之后,劉昱希意識到,做任何事都離不開規則,于是她制定了“積分法”。她在墻上貼上百分制的積分表,將家務事羅列出并配上積分。每天對照積分表,看自己做了多少事并在表上勾多少分。周末總結時,積分高算贏方,積分少算輸方。贏方可以向輸方提要求,輸方要無條件答應并做一件事、送小禮物,或做一份大餐。一個月后他們發現,這個積分表可以直觀地反映兩個人的累計付出,成功地緩解了家庭矛盾,夫妻感情升溫,家庭港灣更加鞏固。
2017年,羅璐去迪拜,他牽掛妻子,制定了“電話叫醒服務”。每天,他打電話叫醒妻子起床;晚上,他和妻子在電話中聊日常工作、互訴衷腸,并叮囑她按時睡覺。他們兩地分居6年,這個“電話叫醒服務”也陪伴了他們6年。
“積分法”與“電話叫醒服務”,是他們共同生活的智慧之作,在甜蜜中很輕松地制造出屬于自己的小浪漫。
相濡以沫渡難關
2021年4月,夫妻倆回國探親時劉昱希懷孕。因為項目工期緊,羅璐提前回到迪拜,劉昱希則留在國內養胎。
懷孕4個月時,劉昱希擔心自己做胎教力不從心。羅璐說胎教的事情他來安排。幾天后,她收到丈夫寄來的禮物:兩個小泥人,一個酷似自己模樣的泥人挺著大肚子坐在椅子上,另一個酷似丈夫的泥人單膝跪地,還有一個錄音,是丈夫用中英文給肚里寶寶朗讀的一則《寓言故事》和《英語小故事》。在故事結尾,丈夫說:“親愛的,你辛苦了。從今天開始,我會每天給寶寶讀兩個故事,告訴他外界一切美好的事物。我雖然回不來,但我一直會守護你和寶寶,以泥人為證”。這是羅璐精心定制的胎教,蘊含了不能陪伴妻子的遺憾,也道盡了一個丈夫想守護在妻子身邊的用心良苦。劉昱希懷孕6個月時,羅璐又在胎教中加入了古典音樂。
2022年1月,寶寶出生了,看著襁褓中的兒子,羅璐激動不已。他通過視頻說想讓兒子親他一口,神奇的是,剛出生兩天的孩子竟然微微地睜了一下眼睛。在場的家人都很震驚,劉昱希說,或許是丈夫的胎教創造了神奇!
作為一對聚少離多的夫妻,他們夫妻經營婚姻的理念是什么呢?劉昱希認為,在婚姻中最重要的是信任、溝通與理解。信任是基礎,溝通是橋梁,理解是根本。她信任羅璐,知道他是一位正直且有擔當的人;同樣,羅璐也無條件信任妻子。溝通是解決婚姻問題的第一把鑰匙,婚姻中沒有誰對誰錯,兩個人站的位置不同,理解就不同。換位思考,讓他們在長達數年的異地分居狀態中,依然保持摯愛,也是他們感情穩于泰山的獨特密碼。劉昱希說,未來的十年之約,他們的寶寶會和他們一起見證那個幸福的流年。
講述中國好故事
在迪拜從事項目工程施工的外籍員工比較多,劉昱希和羅璐發現他們都喜歡卻不理解中國文化。二人就從教外籍員工學中文開始,用一個字、一首詩,或一個物件來講中國故事,讓他們從故事中去感受中國文化。
中建三局二公司海外分公司有近2000人,為了營造和諧溫暖的團隊氛圍,也讓外籍員工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內涵與魅力,2022年端午節,劉昱希和羅璐在活動中設立了巧手包粽子環節。他們一邊和國內員工向外籍員工講解包粽子的方法,耐心指導,一邊普及端午節的知識和民俗風情,中外員工齊動手,氣氛很是活躍、和諧。一位印尼籍華人員工說,他們家族每年端午節也包粽子,他是第一次吃上有多種口味的粽子;而巴基斯坦籍員工說,這是他第一次和這么多朋友過中國傳統節日,也是第一次聽到中國詩人屈原的故事,這種體驗讓他覺得十分美妙。
劉昱希和羅璐從外籍員工對中國文化的認可中體驗到一種自豪感。他們用中國故事不斷鼓舞著奮戰在海外的員工,激發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憧憬。外籍員工也從中國故事的精髓中,親身體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也目睹了一個高速發展和蒸蒸日上的中國。劉昱希說,這是她和羅璐在“講述中國故事”中最大的收獲。
來源:中國婦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