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購買理財產品也沒太注意,最近刷手機銀行APP的理財產品專區,發現有的銀行理財產品標注了‘代銷’兩字,而且代銷的理財產品數量與品種繁多。”市民胡女士感慨。
近年來,手機銀行已經成為許多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的重要渠道。像胡女士一樣,不少投資者也發現,在手機銀行“理財超市”內,不僅有該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還有該行旗下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以及“代銷理財”,這些理財產品都有哪些區別?“代銷”的理財產品靠譜嗎?
“代銷”是理財銷售重要渠道
在多家銀行的手機銀行查詢發現,不管是否設立理財子公司,不少銀行已成為“理財超市”,不僅賣自營產品,還代銷理財子產品。在浦發銀行手機銀行理財頁面,該行除了銷售自營的理財產品外,還陳列著諸多代銷理財產品。如“靈活成長添利360天持有C”,近一月年化收益率為7.04%,持有滿360天后可贖,1元起購,較低風險/代銷。產品詳情頂端特別注明“代銷‘平安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產品”的字樣。據了解,平安理財有限責任公司是平安銀行的全資子公司。
同樣,在建行手機銀行查閱可發現,該行同樣“代銷”了建信理財多款產品。如嘉鑫固收類最低持有90天產品第1期(代銷建信理財),1元起購,R2較低風險,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為3.26%。
那么,這些“代銷”產品靠譜嗎?據光大銀行工作人員介紹,銀行理財產品分為自營和代銷兩種。資管新規后,只有銀行理財子公司才能發行理財產品,大多數銀行本身并不再生產理財產品,而是理財產品的搬運工。目前理財子公司大多還沒有自己的線下門店和線上銷售渠道,相關理財產品主要還是依靠母體銀行柜臺和手機APP進行銷售。想要分清理財產品是自營還是代銷,可以在合同中查看相關條款和信息披露的內容。另外如為代銷產品,宣傳文本一般會標注:“本產品由××機構(合作機構)發行與管理,代銷機構不承擔產品的投資、兌付和風險管理責任。”
登錄“中國理財網”查詢真偽
“在不同銀行的手機銀行能買到他行代銷的理財產品,那么我想購買交通銀行的理財產品,在浦發銀行買和在交通銀行買有什么區別?”投資者楊女士表達了心中的疑慮。
據我市一國有銀行理財經理介紹,不同銀行即便代銷同一家銀行的理財產品,其選擇的具體產品和利率都不同,但不會相差太多,投資者需要注意比對選購。而銀行間可以代銷他行產品,目的是為了讓客戶能在多個平臺有更多的產品選擇。同時,理財產品相互代銷、打造“理財超市”,可以實現產品互補,豐富產品貨架。代銷理財收入增長也成為銀行財富管理業務收入增長的重要推力。
對于投資者來說,在選擇理財產品時,首先應當選擇投研能力和管理能力較強的理財機構。其次,選擇的理財產品期限長度應當與自身資金流動性需求匹配,合理搭配長短期理財產品。另外,綜合考慮理財產品收益和風險,將資金合理配置在不同風險和收益的產品中以得到符合自身需求的投資組合。
有些投資者擔心代銷產品不可靠,是因為害怕買到“假”理財。其實,每款理財產品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身份證號碼”。一般來說,每個銀行理財產品的產品說明書上,都會有以大寫字母C或Z開頭的14位或15位編碼,投資者找到編碼以后,可以登錄中國理財網進行查詢、驗證真偽。如果購買的理財產品說明書上沒有或者無法在中國理財網上查到,那就需注意了。
來源:溫度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