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平臺交朋友重慶推進“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

      2024-11-12 12:03:08 作者:雍黎 實習生 譚旺

      目前,重慶市已與63個國家建立了科技合作關系,18個國家在重慶建立了研發平臺,由重慶大學牽頭成立的“一帶一路”大學科技合作聯盟,已經有11個國家的15所高校加入“朋友圈”。近日,在首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在渝舉辦一周年之際,重慶市科技局組織主題采訪團,走進重慶部分高校、機構和企業探訪合作成效。

      中國技術助力坦桑尼亞水稻產量提升

      位于莫羅戈羅省達卡瓦鎮的中國援坦桑尼亞農業技術示范中心,活躍著一群中國農業專家。援坦桑尼亞農業專家代表、重慶市農科院生物研究所正高級農藝師王騫,是該中心的項目負責人。

      10余年來,在王騫等多批次農業專家的持續幫助下,坦桑尼亞優勢條件區域的水稻收獲面積從41.56萬公頃上升到105.26萬公頃,水稻畝產從過去260公斤,大幅提高至460公斤。

      “在這些數字變化中,中國農業技術扮演了重要角色。”王騫說,2023年11月,中國援坦桑尼亞農業技術示范中心入選了第四屆“全球減貧案例征集活動”最佳案例。

      重慶市農科院專家在尼泊爾考察水稻栽種情況。受訪者供圖

      據介紹,該示范中心占地62公頃,含辦公培訓、試驗展示和生產示范區,配備完善設施與設備。示范中心開展水稻、玉米、蔬菜、香蕉組培、蛋雞養殖等試驗示范新品種400余個,培訓多層次人員6550人次以上,配合駐坦大使館連續7年實施“中國農業技術惠坦行”系列惠農活動,連年建設綜合示范村和標準化生產示范片,推廣新技術11套以上面積超過1000萬畝,助力當地小農戶通過采用中國農業技術實現減貧。

      “后續我們還將助力尼泊爾的水稻種植。”王騫表示,有了在坦桑尼亞多年的農業技術示范中心經驗以后,重慶市農科院將作為主要技術支撐單位之一,助力推動“中國(重慶)援助尼泊爾農業技術項目”的實施,重點開展雜交水稻農業科技園與蔬菜(大棚)技術合作項目。目前已選育水稻品種37個,正在當地建設6畝選種試驗田、100余畝高產示范區。

      搭建平臺擴大朋友圈加強科技交流

      “我們和韓國團隊將進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打造國際領先的工業物聯網領域科技合作與高端人才培養平臺。”在位于渝北區仙桃數據谷的中國-韓國工業物聯網“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重慶郵電大學副教授黃旭煒介紹,該聯合實驗室由重郵與韓國高校、企業、研究院等單位共建,主導制定工業物聯網國際標準9項,實現國內外企業新增產值超20億元。

      隨著成渝地區“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全面啟動,重慶在深入推進“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加快構建一流開放創新生態的道路上加速前行。

      目前,重慶市與63個國家建立了科技合作關系,18個國家在重慶建立了研發平臺,由重慶大學牽頭成立的“一帶一路”大學科技合作聯盟,成員包括11個國家的15所高校。

      引進了新加坡國立大學、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等來渝共建研發機構,聚焦生物醫藥、清潔能源等重點領域,重慶市組織創新主體與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實施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戰略性科技創新合作等重點專項50余項。

      在打造國際技術轉移協作網絡方面,相繼落地中國—匈牙利技術轉移中心、重慶高新技術產業研究院等國際技術轉移平臺,已設立專業技術轉移機構30余家。

      重慶市科技局副局長田盈表示,下一步,重慶將努力建強“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區,進一步提高“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資源利用率,加快建設“一帶一路”國際技術轉移中心,擴大對外交流合作參與度影響力,加快打造高能聚合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樞紐和全球創新網絡的關鍵節點,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科技合作進一步走深走實。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樊銳祥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