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斐濟布拉阿格魯菌草技術示范基地,參加菌草種植技術培訓的學員合影。
中國援斐濟菌草技術示范中心供圖(新華社發)
在塔吉克斯坦杜尚別的魯班工坊內,來自天津城市建設管理職業技術學院的老師吳正鵬(左二)向學生講解測繪儀器使用方法。
奧斯帕諾夫攝(新華社發)
在盧旺達胡耶區中國援盧旺達農業技術示范中心,水稻專家鄭瑞金(右二)在稻田里指導當地稻農進行秧苗移栽。
韓 旭攝
在加納東部省古阿由茲村,當地學生從中國援建的水井中打水。
趙姝婷攝
一口水井,把清潔安全的飲用水送往千家萬戶;一座學校,實現許多貧困家庭孩子的“上學夢”;一片稻田,助力當地種植戶增產增收;一排路燈,解決夜晚出行難題;一座新村,讓更多人“住有所居”……
近年來,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從“大寫意”進入“工筆畫”階段,一大批惠民生的“小而美”項目在共建國家落地生根。這些項目承載著各國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中外民心相通發揮了重要作用,讓“一帶一路”這條幸福路、發展路鋪得更寬、更遠。
成為共建“一帶一路”新亮點
在緬甸內比都德基貢村,由中國云南援建的多用途光伏水井二期項目近日舉行交接儀式。中緬代表共同開啟水龍頭,清澈的井水噴涌而出,現場村民歡呼雀躍,紛紛上前品嘗甘甜的井水。該項目的落地將使當地水質達到飲用水標準,進一步解決困擾村民多年的用水問題,并增加種植收入。
在安哥拉萬博省洛桑博地區,已建起10年的中安友誼小學最近又煥然一新:校舍外墻重新粉刷成紅黃相間的明亮顏色,學校8個教室、4個教師辦公室和餐廳修葺一新,電路、水管和發電機也得到了維護。這座由中方援建并實施翻新工程的學校,為洛桑博和周邊地區許多貧困家庭的孩子帶來希望之光。
在科特迪瓦迪沃省格格杜墾區,中國援科農業技術合作組前不久為當地水稻種植戶送上10噸稻種,并帶來聯合收割機、水稻精選機、小型碾米機、東方紅拖拉機等先進農業設備。墾區內,一片片稻苗迎風舒展,種植戶們三五成群地簇擁在嶄新的農機周圍,欣喜地交流著使用方法。
近年來,一批“小而美”項目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新亮點。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網站日前刊文稱,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進入第二個十年,中國正專注于為項目補充細節,開展更多“小而美”的優質項目。
“‘小而精’‘小而美’已成為‘一帶一路’的流行語。”香港《南華早報》的文章說。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一帶一路”研究室主任謝來輝在接受采訪時指出,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從“大寫意”進入“工筆畫”階段,“小而美”的民生項目被越來越多地提及。其中,“小”是相對于重大標志性工程的規模而言,指項目具有投資小、見效快、接地氣的特點;“美”是指項目具有很好的經濟、社會及環境效益,在惠及當地民眾和促進民心相通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小而美’項目涵蓋領域廣泛,包括基礎設施建設、衛生健康、綠色生態、農業合作、水利、林草發展、減貧和人道主義、教育培訓等重點領域,體育、藝術、考古等人文領域的交流也屬于‘小而美’項目的范疇。”謝來輝說。
帶來更多獲得感與幸福感
在太平洋島國巴布亞新幾內亞東高地省,一排排五六米高的巨型綠草在微風中搖曳,寄托著當地農民的致富希望。這就是神奇的菌草。
中國特有的菌草技術使得草不僅可以養菇致富、治理風沙、飼養牛羊,還可以用來發電、造紙。如今,伴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的腳步,菌草技術已被推廣到100多個國家,菌草被人們稱為“幸福草”“中國草”。
“菌草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深受當地群眾歡迎,”福建農林大學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菌草之父”林占熺說,“菌草技術小而美、見效快,推廣起來成本比較低,為發展中國家減貧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路子。”
據悉,2021年以來,國家國際合作發展署已經立項實施了一大批“小而美”的項目,其中菌草、青蒿素、雜交水稻、魯班工坊等都已經成為優質的援助品牌,“小而美”科技合作項目正為越來越多國家人民帶來福祉。
“共建‘一帶一路’‘小而美’項目給所在國民眾帶來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與幸福感。”謝來輝指出,一方面,大多數“小而美”項目是民生項目,能夠直接、快速使普通民眾受益,使他們感受到共建“一帶一路”給生產生活帶來的可喜變化,凸顯惠民生的積極意義;另一方面,“小而美”項目針對當地民眾的實際需求,因地制宜開展相關合作,為當地破解發展瓶頸提供“量身定制”的方案。此外,“小而美”項目的實施能夠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實現有效對接,助力實現減貧,獲得清潔水源、清潔能源,維護糧食安全,應對氣候變化等,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些都是“小而美”項目受到許多共建國家民眾歡迎的重要原因。
“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更加注重‘小而美’項目建設,非洲國家從中獲益匪淺。”尼日利亞《高級時報》網站近日刊發評論文章說,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向全球展示了中國的擔當,使中國成為發展中國家的關鍵伙伴。不斷發展的“一帶一路”將目光更多地投向直接造福民眾的“小而美”項目,將與非盟《2063年議程》更加契合,成為推動非洲發展的寶貴工具。
與重大標志性工程相互促進
2023年11月,中國發布《共建“一帶一路”未來十年發展展望》指出,穩步提升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的規模和效益,將“小而美”項目作為合作優先事項,多搞投資小、見效快、經濟社會環境效益好的項目,形成更多接地氣、聚人心的合作成果,打造一批深受共建國家贊譽、獲得感強的標志性工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也明確指出,統籌推進重大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
“統籌推進重大標志性工程與‘小而美’民生項目,意味著二者需要實現相互銜接、相互補充、相互促進。”謝來輝指出,在共建“一帶一路”合作中,重大標志性工程的建設、維護與運營,需要在當地建立配套設施,開展相關人員培訓等,還要融入當地社區民眾的經濟社會環境,“小而美”項目在這些方面都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2023年10月,中國天津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迎來了一批“非洲學生”。埃塞俄比亞工程師梅布拉圖·德萊格恩·恩達萊莫和幾十位同事跨越萬里,來這里學習如何更好地運營和維護電氣化鐵路。他們都是來自亞吉鐵路的高層管理人員。2018年,中國企業在非洲建成橫貫東非高原的亞吉鐵路,這是非洲第一條跨國電氣化鐵路。伴隨著鐵路線的延伸,一批人才培訓項目同步展開,天津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還在吉布提建起了非洲第一家魯班工坊。
印度尼西亞薩拉斯瓦蒂研究所所長韋珍玉近日在談到“小而美”項目時指出,就印度尼西亞而言,既有雅萬高鐵這樣的重大標志性工程,也有圍繞下游產業的具體項目,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不僅符合印尼政府的發展方向,還為支持印尼政府的經濟發展政策目標提供了便利條件,印尼從中受益頗多。
“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有機組成部分,‘小而美’項目的開展有利于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更好地融入共建國家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進程,推動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等多領域的可持續發展。這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經驗,彰顯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則,也有利于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朝著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的目標前進。”謝來輝說,“未來,‘小而美’項目將成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更加突出的亮點,為共建國家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注入更多動力與活力。”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