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兔追冬去,辰龍報春來。
這一切源于2023年12月3日晚上,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4年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官宣了一則新聞報道說: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是以“龍行龘龘,欣欣家國”為主題,與全球華人相約除夕,共享一臺精彩紛呈、情真意切、熱氣騰騰的文化盛宴。同時總臺也正式發(fā)布了甲辰龍年春晚的主標識,以達到龍年龍歲看龍舞,春節(jié)春晚觀春潮的時代風(fēng)尚。
走在新征程上,指點江山揚國粹,筆揮風(fēng)雨走龍跎??催@四條巨龍,龍行龘龘!一個讓人陌生震撼的成語出現(xiàn)了!您是否知道龍年春晚主題中的“龘”字怎么念嗎?
據(jù)《康熙字典》記載,“龘”出自第一部楷書字典《玉篇》,音同“沓(dá)”?!褒埿旋擙摗毙稳蔟堯v飛的樣子,昂揚而熱烈。從上古圖騰到吉祥瑞符,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龍逐漸演變?yōu)橹腥A民族的精神象征與文化符號。從人類現(xiàn)在所掌握的文獻民俗資料來看,龍的主要形貌為馬頭蛇身,秦漢以后,龍的這一特征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東漢王充說:“世俗畫龍之象,馬首蛇尾?!蓖醭渌f“馬首蛇尾”其實就是指馬頭蛇身。
我國遠古的神話中關(guān)于“龍”的傳說都是口口相傳。近幾年來,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幾條龍是較為原始的龍,也能說明這一點。濮陽蚌塑龍是馬頭蛇身,黃梅卵石龍是牛頭蛇身,三星堆他拉玉龍是豬頭蛇身等模樣,所有這些龍的共同特征都是蛇身。因為龍的原型為蛇,所以民間至今仍有大龍小龍之說。
據(jù)郭璞編注的《山海經(jīng)》說:“女媧是古時的神女而稱帝,她是人的臉面蛇的身子,一天當(dāng)中有70次變化。”而女媧的名字最早出現(xiàn)于《楚辭·天問》中,屈原說道:“女媧用黃土造就了人類的身體,而她自己長著人的頭,蛇的身子,一天70次變化的身體又是誰造就的呢?”可見,這條巨大的龍蛇就是人類保護神,所以龍崇拜是中國人最原始的文化含義之一。
中國人世世代代崇拜龍,是因為人們把龍神化了,成為一種神靈。認為龍具有避邪御兇的作用,能使人們起居平安、吉祥幸福。為什么會形成這種想法呢?其中道理我們只有從分析龍的原型才能得知,其想象無窮無盡。
我國漢民族的民間習(xí)俗和傳說里面,除了“龍?zhí)ь^”(農(nóng)歷二月初二)時撒灰除蟲、避除蛇蝎等毒蟲的習(xí)俗之外,端午節(jié)期間,在房屋周圍和墻角灑雄黃酒也是為了避除蛇、蝎等毒蟲而采取的一種措施。蛇是怕雄黃酒的,一聞到這種怪味就逃走了。因此人們在屋前屋后灑雄黃酒,并且飲少許,兒童則在額頭和臉部抹上一些,用這種辦法來驅(qū)趕蛇、蝎等毒蟲,避邪御兇。
華夏兒女,稱為龍的傳人。走進2024年春天,以“欣欣家園”為愿景,用“龘龘”之姿描摹十四億中國人民奮發(fā)有為、昂揚向上的精神風(fēng)貌,真可謂春風(fēng)春日春浩蕩,龍年龍歲龍騰飛。讓我們與龍一起騰云駕霧,開拓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