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暴雷電烈日烘,埋頭掙扎泥下紅。”紅薯,是我國北方家庭秋冬季必備的傳統食材,作為薯中貴族的蜜薯因其口感香甜、軟糯更是備受百姓喜愛,但由于對氣候和土壤條件要求苛刻,蜜薯的種植量小、產量小,價格也居高不下。天津市寧河區岳龍鎮特有的黏土地恰恰適合蜜薯生長,不僅品質佳而且富硒,但大面積種植還是近兩年的事。
“原先種棉花、玉米等農作物,利潤低,現在種蜜薯效益更高。接下來準備建庫房、把產業做大、擴展銷路、打造知名品牌。”岳龍鎮大良莊村支書張立軍的底氣與信心,源自建設銀行天津市分行的對口扶持。
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決策部署,確保過渡期內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落實《天津市扶持經濟薄弱村發展實施方案》工作部署和建行總行黨委有關做好定點幫扶等工作要求,建行天津市分行針對定點幫扶的寧河區岳龍鎮小田莊村、大良莊村兩個經濟薄弱村,制定了三年規劃,成立了“建行天津市分行扶持經濟薄弱村發展工作組”,選派劉大慶、王澤彬、拱俊喜等3名建行干部作為駐村干部,劉大慶、王澤彬兩名干部分別擔任小田莊村和大良莊村的駐村第一書記。
駐村四個月時間,劉大慶和王澤彬入戶走訪、捐贈物資、設立讓村民買電交話費等生活繳費不用出村的智慧終端……小田莊村更是通過線下采購,一次就銷售了800斤蜜薯,實現了2021年村集體收入零的突破。
從將金融服務送到田間地頭到創新搭建農業產業鏈生態場景;從打造農村基層政務綜合服務窗口到聯動政銀企,探索鄉村治理新模式……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之時,建行天津市分行賦能社會,打造鄉村金融新生態,奏響了新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華美樂章。
試點種植 發展集體經濟
“我剛來村子的時候,街上幾乎看不到人。偶爾碰到一兩個人幾乎都是60歲以上的老人。年輕人外出打工,歲數大有勞動能力的就下地干農活,村子街道很冷清。”駐小田莊村第一書記劉大慶說。
小田莊村共89戶,293口人,一直靠種植蔬菜和大田作物維持生計。之前種植棉花、玉米、豆角等,產量低、利潤薄。大良莊村280人,全村800畝地,用村支書張立軍的話說,“種玉米的話一畝地一年產量只能賣不到2000塊錢。”相比之下,蜜薯適應性強,耐干旱、耐貧瘠、產量大,效益可觀。
“村里一直延續著傳統的種植方法,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是有風險的。一開始,村民們寧愿走老路子也不接受新品種。”為了打消村民們的疑慮,張立軍在自家地里親自試種蜜薯——煙薯25、紅瑤……試種了3年的張立軍有了底氣,便把新產品的優勢和種植方法無償分享給村民,大家積極性逐漸調動起來了。
農民自己種蜜薯,土地分散、形不成規模。村干部們研究后感到,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是強農業、美農村、富農民的重要舉措。“我們將采取‘入股分紅’的模式,以種植蜜薯的項目帶動村子實現‘造血’。”張立軍表示。
決定了以種植蜜薯為集體產業項目后,小田莊村和大良莊村的駐村第一書記劉大慶和王澤彬便忙得不可開交了——協助去工商局登記注冊營業執照、為兩個村的蜜薯進行微量元素檢測、共同研究制定發展蜜薯產業的初步規劃、推動兩個村集體合作社簽約建行“善融商務”平臺……
為解決產業難題,建行天津市分行積極發揮金融“開渠引灌”作用,引導各類資源要素向農業產業化領域流動,實現金融活水的精準“滴灌”,實施農戶普惠涉農貸款,完成村經濟股份制合作社賬戶的開立,助力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提升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金融服務水平,局面一點點打開了。
擰繩聚力 化解基層難題
駐村第一書記與村支部書記是互相依靠、互相促進、內外結合的。建行駐村干部和當地村干部則在一起摸爬滾打中建立起亦師亦友的親密關系。
“建行駐村干部幫了我們很多,包括工商注冊、商標起名、檢測手續,這些我們都不懂,多虧他們幫我們理順了。平日我們談工作、聊想法和好兄弟一樣。”小田莊村支書劉建柱說。
“沒有這兩位樸實、肯干的村支書,我們的駐村工作也難以開展。”建行駐村干部劉大慶說。
駐村短短四個月時間,建行天津市分行相關部門和駐地行多次走進小田莊村、大良莊村農戶家中,送去米、油、面等沉甸甸的溫暖;分、支行領導走家入戶與農戶親切交談,詳細了解家庭情況和實際困難,并向有需要的農戶細心講解醫保等國家政策。期間,還為小田莊村、大良莊村兩個村集體捐贈了空調、文件柜等辦公設備及防疫物資,主動為農村地區疫情防控貢獻力量。
一次次走訪慰問,充分體現了建行天津市分行對困難群體的真切關懷,用實際行動把溫暖送到最需要的地方,確保農戶們溫暖過冬、祥和過節。
為了普及金融知識,建行天津市分行組織開展“萬名學子暑期下鄉實踐活動”,為學子們詳細介紹“裕農通+”的服務場景、“信用卡+商戶”的合作模式,并帶領學子們為各服務點所在地的村民發放“普及金融知識萬里行”“守住錢袋子”“防范非法集資”等金融知識宣傳折頁,讓學生們親身實踐為村民普及金融知識的過程。
裕農惠農 推動黨建聯建
當前農村金融領域“融資難”、“偏遠地區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等問題,仍是制約廣大農村地區獲得有效金融服務供給的瓶頸。
“之前村民想取錢、辦業務幾乎都得去幾十里外的蘆臺街里,現在有了“裕農通”,村民家門口就能取錢、辦業務了。”王澤彬提到的“智慧終端”就是建行天津市分行的“裕農通”普惠金融服務之一。“裕農通”以“通”為重點,在農村設置助農金融服務點,為村級用戶提供存取款、轉賬匯款、存定期等服務。
作為建行服務“三農”、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舉措,“裕農通”是建行以新金融理念賦能鄉村的新平臺。截至2021年10月底,建行天津寧河支行以14個鄉鎮258個行政村為目標,基本實現“裕農通·村村通”鄉村全覆蓋,所轄282個服務點全活躍,服務鄉村居民的能力和方法不斷提升。
為打造鄉村教育金融賦能新模式,以普惠教育擴大裕農通品牌影響力,促進鄉村金融服務新生態建設,建行天津天津市分行成功在天津豐盈米業股份有限公司東棘坨鎮艾林村農業示范基地掛牌成立了寧河區第二家“建行大學·裕農學堂”,融合線上學習與線下實踐,將金融常識、農業技術、技工技能、衛生保健等知識更快更方便地帶到村民的身邊,同時,以“裕農學堂”為紐帶,持續推動駐地支行與當地村委會黨建聯建,以黨建引領和推動雙方共同發展。
扶持產業 助力鄉村振興
“我們接下來的工作重點,是扶持兩個村的第一產業,擴大蜜薯等特色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之后計劃協助建設農產品保鮮存儲庫,化解農產品‘儲存難’問題。此外,還將大力扶持蜜薯等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進一步延伸農業產業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為鄉村振興賦能助力。”劉大慶滿懷信心地說。
隨著鄉村經濟發展、新形式新特征產生,建行天津市分行將根據自身特色與業務長板,結合農村實際、圍繞鄉村生產經營活動、村鎮政府部門業務需求、生活繳費業務等要素,進行產品設計金融創新,通過便民服務、客群產品專屬服務、智慧鄉村生活等項目,不斷豐富新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為推進鄉村振興持續貢獻建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