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摸底長護險試點服務情況 社保“第六險”路在何方?

      2021-03-18 09:45:22 作者:陳婷婷 周菡怡

      兩會期間,被稱為社保“第六險”的長期護理保險(以下簡稱“長護險”)一度被推上話題“熱搜”。3月17日,北京商報記者獨家獲悉,近日銀保監會對保險公司參與長護險試點服務情況進行書面調研。業內人士認為,要推進長護險試點的建設,還需解決標準化問題、培訓和護理人員資質問題,并對“服務給付”這一給付方式進行一定程度的推廣。

      所謂長護險,主要是為被保險人在喪失日常生活能力、年老患病或身故時,側重于提供護理保障和經濟補償的制度安排。《關于報送參與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服務情況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顯示,此次報告的內容包括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參與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業務開展情況報告,以及填報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仍在合同期內承保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項目的相關業務數據統計情況。

      《通知》附件中參與長護險制度試點服務業務統計表顯示,此次統計分類的經辦服務模式包括三種:受托管理資金不到賬,收取服務費,不承擔賠付風險;受托管理資金到賬,負責待遇給付,收取服務費,不承擔賠付風險;政府長護資金計入公司保費收入,承擔賠付風險。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近日多地發布長護險試點動態。最新消息來自于廣西南寧,其長護險試點制度自3月1日起實施;近日“昆明發布”官微亦顯示,昆明市已正式受理長期護理保險失能評定申請,定點機構遴選工作也陸續展開;2月中下旬,天津分批錯峰啟動長期護理保險失能評定申請,并宣布自6月1日起,符合規定的護理相關費用將納入長期護理保險基金支付。

      為何長護險近期備受各地“強推”?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超2.5億,失能老人超4400萬人,預計2030年失能老人將達到6800萬人。失能人員長期護理保障不足成為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孫潔介紹稱,從國際經驗來看,一些發達國家在解決老齡人口照護問題的長期探索過程中,逐步形成了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并充分利用財政稅收支持政策。長期護理保險可以有效銜接老年人群的醫療和養老問題,有望高質量高效率地解決老年人的健康護理和日常護理問題,從更深層次推動醫養結合的發展,是現代社會保障體系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孫潔認為,目前長期護理保險試點的服務項目和服務的內容,在各個試點地方不統一,且長護險試點項目與其失能等級的關聯度也不夠明確,其待遇給付和失能評估的關聯度亦還不夠規范,部分地區生活照料項目偏多,部分地區醫療護理項目偏多。

      此外,孫潔提示稱,此前部分長護險試點,如成都,采取現金給付的方式,然而這種情況下,部分失能老人家屬會將現金取走自用;同時,這種給付方式對于當地護理服務資源利用及護理機構簽約的帶動作用不明顯。

      相比之下,孫潔介紹稱,近期部分長護險試點地區,如青島,其開始采取的服務給付方式,不僅能落實對于失能老人的護理,還能鼓勵民營機構簽約提供服務,同時也保障了服務質量。

      關于長期護理保險建設的下一步動作,孫潔建議推進長期護理保險服務標準化,包括重度失能基本項目數目及標準全國統一,并根據各地方經營運行情況,推出相應補充服務項目的目錄。

      “地方在制定政策時,其服務項目要能夠針對老年人的實際需求,而且針對不同的失能等級,其個性化、均等化和標準化的規定要分等級指定。”孫潔表示,各個地方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可在基本服務項目、服務目錄的基礎上,制定能與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補充性服務項目。

      同時孫潔認為,長護險試點服務建設過程中,服務質量標準非常重要,這其中需要護理服務人員的專業技能化水平與之相適配,因而需要強調護理人員隊伍的專業培訓。她指出:“長護險試點服務技能培訓隊伍的建設,會影響到護理人員資質和護理服務的質量,從而影響到服務項目內容和服務包的范圍。”

      掃一掃分享本頁